關注家裝渠道,另一個說法是關注“整裝渠道”,二者含義基本相同。因為,站在用戶端看,家裝是一直朝著整裝進化的。也正是這種進化,為家居企業和家裝渠道奠定了合作基礎。
隨著家居市場進入存量房時代,尋找更多渠道和新模式,成為家居企業的重中之重。也正因此,近年來時常有家居頭部企業與家裝頭部品牌合作的新聞透出。而從這些動作中,或許可以梳理出些東西來。
資料圖片:2020年11月,索菲亞與圣都家居裝飾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宣告雙方正式達成戰略伙伴關系
首先是文前所提,站在用戶端看,家裝一直是朝著整裝進化的。這個進化的原動力,是消費者對省心省力裝修的需求和期望。只不過,服務方是否滿足這種需求,取決于市場發展態勢和各方面條件是否具備。
這里的“服務方”,更多時候的首當其沖者是裝修公司。提供基礎硬裝是裝修公司基本業務,而是否提供柜類、木門、廚電甚至軟裝,提供到什么程度,裝修公司的決策會受到多方面影響,比如當前業務組成下的收入是否滿意、增加業務是否有利可圖、欲增加的業務是否有匹配合作伙伴等。
服務端的生存依靠“有的放矢”,這個“的”就是市場需求。省心省力裝修是市場永恒需求,所以隨著各方面條件的到來與成熟,家裝走向整裝是必然。只不過,不同時段,“整”的程度不同、遞進發展而已。
資料圖片:2022年8月,圣都“一心一億”整裝聯盟發布會在杭州舉辦,合作品牌增至18家,TATA木門加入成為圣都合作伙伴
從“家居企業與家裝渠道增進合作”的信息中,我們也聞到了家居行業競爭的火藥味越來越濃——很多時候,企業的戰略步驟是“被逼出來的”,家居企業每拓展一個新渠道,都或多或少意味著原有渠道的競爭加劇。
中國房地產紅利來臨時,家居企業初期的最大市場集中于兩方面,一是零售,二是工程。對于大多數品牌而言,零售是絕對市場,只有少數品牌將大部分業務專注于工程領域。當更多品牌把目光投向工程領域時,意味著包括零售在內的傳統渠道開始遭受擠壓——要么分食者增多,要么客源被新渠道分流。同樣,當越來越多家居頭部品牌開始將目光投向家裝渠道時,同樣意味著原有渠道開始受到擠壓,或者擠壓程度越來越大,“被迫尋找新的突破口”勢成必然。
資料圖片:2023年“3·15”前夕,尚品宅配聯合多家家具、廚電頭部品牌,啟動“大牌聯盟全屋隨心選”,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、高品質、省心高效的家居家裝服務
第三個感受到的信號是,家裝市場的變革式發展進入突飛猛進期,也預示著行業洗牌展開。
家裝行業業務范圍的擴大,無論對消費者還是企業本身而言,都是好事。消費者家裝越來越輕松,家裝企業營業收入提高。但“我之蜜糖,彼之砒霜”,任何業務發展模式不可能適合所有企業,強強聯合之下,一些品牌能力與資源幾何式增長同時,也不可避免會有品牌無法適應變化而淘汰出局。
概而言之,這就是當下的態勢:市場端對整裝的需求是永恒之“勢”;家裝渠道已對這一需求展開前所未有響應;家居企業在競爭激烈背景下,開始對家裝渠道的合作加以重視——家裝渠道的價值,開始顯現。當然,這一態勢能否良好發展并不斷放大,取決于合作雙方是否具有“共贏”心態。
不管怎樣,家居企業可以對家裝渠道給予適當關注,并根據自身能力和發展戰略,對是否合作、合作程度等進行考量。
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